-
【义乌市招商】义乌打造引才聚智高地助推产业创新
浙江省义乌市在招商引资进程中,坚持“做实、放大、可持续”的人才工作原则,积极优化博士后服务平台建设,推动高层次人才集聚与产学研深度融合。通过政策引导和校企协同,义乌显著提升了科技攻关能力,赋能产业集群升级,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这一举措不仅强化了人才储备,还直接助力招商引资深化落地,形成良性发展循环。 一、人才工作体系成效显著 义乌市在博士后管理方面落实分级培育机制,结合当地产业需求构建三级管理框架,覆盖科研工作站申报单位与后备企业。通过细化产业领域引导,如纺织、光电、环保、机械等,义乌实施“一企一策”精准帮扶,优化设站条件并推动科研需求对接。这促进了工作站稳定发展,累计设立国家级和省级博士后站点,为人才引育奠定基础。在2022年,相关成果支撑了创新生态优化,同步推动了招商引资项目精准对接,实现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二、校企合作机制深度整合 义乌市大力推动企事业单位与高校联合发展,通过战略协议深化产教融合。例如,指导企业对接复旦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流动站,联合招收博士后人员,共享人才资源与科研平台资源。这种合作模式强化了技术攻关能力,在项目前期洽谈阶段嵌入人才引进元素,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链条。2022年,协同推进的攻关项目促进了科技成果产业化,直接吸引产业链上下游投资,强化招商引资的实效性与可持续性。 三、人才招引与培育协同推进 义乌市依托科研项目牵引高层次人才资源,通过组织专项对接活动优化人才引进效率。在2022年,活动布局覆盖多场次企业与人才交流平台,整合高校院所资源加速博士后落地。同时,义乌实施“人才+项目”培养模式,强化双导师机制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实现人才培养与项目落地的双重目标。这有效缩短了科技成果转化周期,助推招商引资从意向转化为投资落地,形成人才红利释放的良性循环。 四、产业升级与创新驱动成效深化 义乌市的引才聚智战略直接融入区域发展大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与技术水平提升。通过博士后平台驱动技术前沿探索,助力传统产业如小商品制造向高附加值转型。在2022年,人才引育体系显著增强了企业创新能力,吸引外部投资聚焦本地高科技项目。长远来看,这套机制确保了招商引资与人才战略融合互促,为义乌打造创新型城市提供不竭动力。 五、可持续发展路径与实践展望 义乌市的实践经验为人才引育体系提供了可复制模板,后续将持续放大政策效应。通过持续优化分级管理与企业需求对接,强化高校合作广度与深度,义乌将深化科技攻关与产业融合。在招商引资维度,人才高地建设有助于吸引更多高端项目落地,确保区域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义乌的探索彰显了引才聚智作为区域崛起的关键引擎,未来将向更广领域辐射示范效应。
2025-07-07
-
义乌四项目跻身浙江自贸区十大创新成果
2024年,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布第六批十大标志性成果,义乌区块成绩斐然,共有四个重点项目入选。这些成果集中展现了义乌在深化贸易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制度型开放方面的突破性进展,有力推动了高端要素集聚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成为引领本地区招商引资、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 (一)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高地,优化招商引资环境 义乌区块投资建设大型跨境电商产业园取得重要进展。该产业园致力于构建“一站式、全链条、生态化”服务体系,整合物流、金融、技术孵化、人才培训等多维资源,形成具有鲜明义乌特色的跨境电商产业生态圈。通过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配套,该园区显著提升了区域吸引全球优质电商企业和项目落地的能力,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运营环境,极大促进了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成为驱动地方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夯实发展智力基础 义乌自贸区块在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上迈出关键一步。片区创新构建了自贸高层次紧缺人才认定体系,并顺利完成首批认定工作。该体系精准聚焦自贸试验区发展急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贸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领域顶尖人才和核心骨干,通过优化评价标准和服务保障,畅通人才引进通道。此举旨在快速精准集聚一批能够引领产业创新和推动制度突破的关键人才,为自贸区深化改革、先行先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形成人才高地效应。 (三)深化贸易金融改革,创新多式联运规则 义乌区块成功推动铁路多式联运提单物权化改革正式落地。该项重大改革赋予铁路多式联运提单明确的物权凭证效力,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企业可以凭借提单进行信用证结算、押汇融资和货物转卖等操作。这不仅有效缓解了外贸企业在运输途中的资金占用压力,提升了资金周转效率,更解决了以往铁路运输项下无法实现“货物未达即可交易融资”的难题。该模式为全国陆上贸易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创新范例,对于推动中欧班列沿线国际贸易便利化具有里程碑意义。 (四)畅通贸易新路径,打造集拼转口新模式 义乌区块成功走通“1039+6033”转口贸易集拼创新模式,实现了监管流程的重大突破。“1039”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6033”指保税物流中心(B型)代码。该模式巧妙地将义乌特有的市场采购贸易政策优势与保税功能相结合,允许来自不同市场采购贸易项下的碎片化商品在保税物流中心内安全、合规地进行集拼分拨、重新包装,再以转口贸易方式发往第三国市场。这不仅大幅降低了企业的物流和通关成本,提升了转口贸易效率,更探索出了一条极具地方特色、利用自贸政策赋能传统市场贸易升级的新路径,显著增强了义乌在全球转口贸易链条中的枢纽地位。
2025-06-27
-
【2022年义乌市招商】浙江省:义乌企业 “小升规” 创新高:培育体系下的企业成长
浙江省:义乌企业 “小升规” 创新高:培育体系下的企业成长 一、培育成果:企业升级的突破 据获悉,2021 年义乌 144 家小微企业跻身规上企业,新增数创历史之最。近年来,义乌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小微园建设,让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茁壮成长。 义乌摸排上年度主营业务产值 1500 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筛选一批成长性较好、科技含量高的企业作为培育对象,建立 “小升规” 重点企业培育库。同时,建立 “一对一” 帮扶制度,靶向施策,定点帮扶,实时掌握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及时给予协调解决。 二、政策支持:成长路径的优化 2021 年制定出台《义乌市 “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2021—2023 年)》,在三年里,义乌将继续支持小微企业做大做强,持续深化 “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 工作,支持 “限下” 小微企业升 “限上”,计划到 2023 年底,累计新增 “规下” 升 “规上” 工业小微企业 100 家以上。 该计划从资金、技术、市场等多个方面为小微企业提供支持。在资金方面,设立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 “小升规” 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在技术方面,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在市场方面,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渠道,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平台建设:产业集聚的支撑 义乌市加快小微园建设,为小微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小微园具有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齐全、产业集聚度高等优势,能够帮助小微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义乌市的某小微园通过统一建设厂房、宿舍、食堂等基础设施,为小微企业提供了便捷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园区内设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登记、融资服务等一站式服务,解决了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后顾之忧。 四、未来目标:持续培育的方向 未来,义乌市将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培育力度,完善 “小升规” 培育机制,提高培育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加强对培育库企业的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培育对象,确保培育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同时,义乌市将加强对 “小升规” 企业的跟踪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在升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企业升级后能够稳定发展。通过持续的培育和扶持,义乌市有望培育出更多的规上企业,为义乌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22-03-03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